你纳闷了,仰天长叹:那些护肤品广告里,如女主角皮肤般光滑的鸡蛋到底是怎么剥出来的呢?为什么?这究竟是为什么!
是煮得不对,还是蛋不对
其实,万事万物都是有解释的,“为什么蛋白老是黏在蛋壳上”这个问题自然也不例外。让我们先明确一点,到底什么样的蛋才难剥呢?是煮得不对,还是蛋不对呢?
在此之前,我们首先可以排除蛋壳颜色这个因素。1990年,研究者已经证明白色壳的鸡蛋与褐色壳的鸡蛋在可剥性上,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。
顺便补充一点,国外研究者普遍用两条标准来衡量一枚鸡蛋的可剥性:一是剥去全部外壳所花费的时间;二是剥出后的蛋,其外观是否光滑完整。
蛋好不好剥,蛋清是关键
研究证明,决定一个鸡蛋好不好剥的最大关键在于蛋清,越是新鲜的鸡蛋,越是难剥。新鲜鸡蛋随着时间的流逝,许多性状都会逐渐发生变化,其中对剥蛋影响最大的当属两个因素,一个是蛋清的酸碱度,再一个是蛋的内容物体积。
对于刚刚产下的新鲜鸡蛋,其蛋清内蕴含之前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,因此蛋清略显混浊,pH值约在7.6~7.9之间,属于相对偏酸。
鸡蛋来到世间后,会通过多孔的蛋壳与外界交换空气,完成吸入氧气、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,其实就是鸡蛋在呼吸。在此过程中,二氧化碳的散失会提高蛋清的碱性,使得pH值上升。通常,一枚鸡蛋来到世间3天后,鸡蛋蛋清的pH值就会上升到9.2附近。21天后则会上升到9.4,最高可以达到9.7。因此,国外某些美食杂志曾建议主妇们,在冰箱里放了7~10日的蛋来做煮蛋最完美。